摩拜费用怎么算「摩拜最新收费」

今天(4月8日),摩拜单车新计费规则在北京正式施行了。新计费规则,其核心就2个字:“涨价”!具体来说就是,原来每30分钟计一次费,缩短成15分钟计一次费。

其中,起步价从原先的涵盖30分钟,变成15分钟;后续每30分钟收一次费变成每15分钟各收一次费,但是因为费用减半的缘故,其实涨价的空间比较有限。下面我简单算了一下,只有15分钟间隔偶数倍的时候,新规则才算涨价了。

不过,这年头在北京骑车也算是挺累的,特别是上了一天的班,真正1次能骑上1个小时的绝对是少数。可以说,大部分人的骑行时间都控制在10分钟-30分钟左右,加上骑行套餐(也就是所谓的月卡、年卡)没有变化,所以这次计费规则影响还算是比较有限的。下面,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分析一下对各类使用者的影响:

第1类:重度依赖者,工作日使用4次,周末使用2次以上。典型的使用者是,上下班主要依靠地铁,但是单位和家离地铁站都比较远,所以上下班各需要用2次单车。此外,周末还有一定的使用需求,比如买菜、短距离出门、去乘坐地铁等等。这类人群单次使用时间在15分钟以内,不过因为他们100%会选择套餐,所以对他们没有影响。

第2类:中高度依赖者,工作日使用2次,周末偶尔使用。与第一类人相比,第2类人群上下班依然地铁,但是单位或者家有一个离地铁站很近,所以上下班各需要用1次单车。周末偶尔有一些需求,但不一定会用。按照每个月20个工作日计算,他们每个月要用40次以上单车,所以他们通常也会选择套餐,所以对第2类人群也没有影响。

第3类:中低度依赖者,工作日使用2次,周末不用。与第二类人相比,第3类人群上下班就单纯依靠共享单车,骑行时间在30-45分钟左右,通勤距离在6-9公里。他们每个月仍然要用40次单车,所以他们也因为选择套餐而不受影响。

第4类:低度依赖者,偶尔想起来才用。与前面三类人相比,这类人群平常并不怎么用共享单车,或者只有周末偶尔用一次。因为他们没有买套餐,所以会受一定影响。不过这类人群没有骑行的习惯,大部分都是为了节约一些时间,绝大部分情况下骑行时间不过超过15分钟,或者偶尔超过15分钟,但不会超过30分钟,新计费规则对他们的影响也有限。

不过一码归一码,虽然分析了一下觉得影响有限,但是这种随意涨价的行为还是让消费者感觉到很不爽。因为这种事情有了开头,后面发展起来就难以预料了。回到10年前,当时因为竞争激烈,优酷和土豆还只有15秒的广告,但是优酷土豆宣布合并的第一天,两家视频网站的广告就统一变成了30秒!增加了1倍!后面的事情大家也就清楚了,从30秒变成60秒,再变成120秒,甚至还有135秒加长版,非要逼得大家充个会员不可!更恶劣的是,其他视频网站也纷纷跟进,现在想不看广告都难!

我是不支持共享单车当时无脑0费用骑行的,但是从OFO不行了开始,摩拜的月卡已经从2块、4块变成20块了。现在普通用车的费用涨了一点,那未来还会不会越来越贵呢?总感觉这次摩拜跟小蓝一起涨价跟当年优酷、土豆合并非常的像!希望以后再涨价的时候,再出一个竞争者制衡一下。目前我只能寄希望于哈罗单车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权责归原作者所有,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传播,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及时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