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青主
→著名汽车评论人,世界年度车评委
昨天(12月21日)是冬至。
冬至是中国24节气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在广东,甚至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牛逼的中国人就已经通过太阳观测,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但从真实感受来说,冬至开始,天气才真正变冷,中国北方大范围降雪也才陆续开始,开车上路也得格外小心。为啥?
路面结冰毛驴都能撂倒
青主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冰雪路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是多少吗?
正常的干燥沥青路面,这个摩擦系数是0.8左右,高的甚至可以达到1.0。然而,冰雪路面摩擦系数会大大降低,降低到什么程度?
一般的积雪路面,会降低到0.3左右,如果是压实的积雪,会降到0.2以下,如果是结冰路面,则有可能降低到0.1!
→冰雪路面的摩擦系数太低,连毛驴都容易摔倒。
这意味着什么?假设在正常干燥路面(摩擦系数是0.8),100-0km/h制动距离是40米,那么在冰雪路面,这个距离就变成了160米,甚至是320米!
原来40米可以停住的,现在要320米!这意味着什么,各位请自行脑补!
更可怕的是,在冰雪路面上全力制动,轮胎打滑,车辆会完全失去转向,换句话说,制动和转向几乎同时失效,车辆只受惯性力控制,滑到哪算哪。
所以,每到冰雪天气,道路交通事故都会大增,因为很多人都缺乏冰雪路面的实际驾驶经验。上个月,京昆高速山西平阳段56辆车连环追尾,当场造成17人死亡的重大车祸,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雨雪天气导致路面湿滑。
→
11月21日,京昆高速平阳段56车连环追尾事故,最直接原因就是雨雪天气、道路湿滑。
所以,有机会的话,提高一下冰雪路面的驾驶技能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每到冬季各汽车厂家喜欢搞冰雪试驾一类活动的原因。
抓地力决定了一切
就在冬至前几天,广汽丰田也在吉林市松花湖的冰面上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冰雪试驾活动。
活动中有一个小环节,就是在松花湖冰面上的一个MINI赛道上,驾驶四驱汉兰达竞速,青主轻轻松松拿了第一,赢了一台大疆无人机。
这不意外,2013年,青主还在广州日报当汽车版主编的时候,就以主力车手身份组队参加过肇庆国庆赛车场的4小时耐力赛,拿了媒体组冠军。
→
2012年12月31日,青主组队参加肇庆4小时耐力赛,就获得了媒体组冠军。
说实话,青主并不爱开快车,但是冰雪试驾比的其实是个稳字,这就更是青主的强项了。
冰雪路面上,车辆为什么难以控制?
就是因为路面摩擦系数太低,同时,由于天冷,轮胎也变得很硬,轮胎胎面的摩擦系数也变低,这样一来,抓地力就变得更加雪上加霜了。
→
F1轮胎赛前要加热保温,就是为了保持最佳的抓地性能。
抓地力是汽车加速、制动、转向的基础,没有抓地力,汽车停止后无法前行,开起来之后也无法停止、转向,你说抓地力重不重要?
抓地力是形象的说法,其实就是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最大摩擦力。汽车起步加速时,轮胎对地面有一个向后的推力,而地面就会对车轮产生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
当这个推力小于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最大摩擦力时,车辆就会向前;如果这个推力大于最大摩擦力,那么车轮就会原地打滑,车子就不会前进了。陷进泥潭的车,油门给得再大,车轮空转,车子不动,就是这个道理。
车辆之所以能够转弯,是因为横向摩擦力约束了车轮不能横向滑动,只能向前滚动,所以车轮的方向就是车辆前进的方向。如果车轮的横向摩擦力被突破,或者车轮抱死,方向盘就失效了,这时车辆只会在惯性力作用下滑动。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ABS大家都很熟悉,但它的功能并不是缩小刹车距离,而是防止车轮抱死,从而避免车辆失去转向能力。事实上,有没有ABS,制动距离差别并不大。
所以,在任何道路情况下开车,都要避免一件事:车辆的惯性力>抓地力。
在干燥的沥青或者水泥路面,摩擦系数大,一般小车,想要突破抓地力的约束都很难,所以问题不大,但是遇到潮湿、冰雪路面,就要非常小心,因为稍不注意,车辆就会突破抓地力的约束。
因此,不仅是冰雪路面,在一切低附着力路面上开车,都要避免一切幅度过大的动作——大脚油门、大力刹车、大打方向。
→
在任何道路情况下开车,都要避免一件事:车辆的惯性力>抓地力。
你得清楚极限在哪——车以及你自己的
要避免“车辆惯性力>抓地力”,无非两个角度:提高抓地力,减小惯性力。啥叫惯性力?这个青主就不解释了,咱写的是稿子,不是教材,实在想了解的,请自行联系自己的初中物理老师。
→有动态扭矩分配控制四驱系统,才能在冰面上玩得这么嗨。最重要的是,汉兰达的四驱版只比两驱贵1万元,厚道!
提高抓地力办法有限,一是四驱,四个轮子的抓地力当然比两个轮子要大;但最有效的办法却是改用抓地更好的轮胎。所以,F1比赛,轮胎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事实上,轮胎也是汽车上最重要的部件,车辆的一切性能——动力、安全、制动、油耗、舒适,都与轮胎有关。所以,在轮胎上是最值得花钱的,买车时大家别只在乎什么音响、天窗、真皮座椅了,看看配的是啥轮胎吧。
提高冰雪路面驾驶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使用冬季轮胎,尤其是打了钉子的冰胎,当然,雪地防滑链也有很好的效果。
→在北方,后备箱里应该备一套防滑链。
对普通用户、普通车辆,更实际的做法是降低车辆的惯性力,这是司机完全可以掌控的。
惯性力怎么降低?惯性力和加速度以及车重有关,你当然不可能降低车重,所以只能降低加速度。因此,要尽量保持平稳匀速直线行驶,缓慢平稳地加速、缓慢平稳地减速。
直线状态下还好,最重要的是转弯时一定要慢。因为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也是一种惯性力,离心力的计算公式可能大家都忘了,青主帮大家复习一下高中物理:F=MV2/r
看这个公式就很直观了,转弯半径越大、车速越低,离心力越小。尤其是速度,因为离心力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速度高一倍,离心力就变成了4倍。
→冰雪路面,过弯时车速尤其要慢,离心力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这下大家该知道,为何过弯时一定要提前减速了吧?速度快了,舒马赫也照样滑出去,车子一旦突破了物理极限,再牛逼的技术也没有任何意义。
驾驶技术体现在哪?就是你知道车子的极限状态什么时候达到。更高水平一点的,是知道如何提高车子的极限——但这是有前提的,作为司机,你的极限要高于车辆的极限。
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绝大多数司机都比车辆更早达到极限。换句话说,现实中的车祸,绝大多数都是原本可以避免的。
→
这种动作,在场地里做做还行,道路上千万别试。
说回我是怎么拿到冠军的
其实在那样的冰面上,赛道又短,弯多且急,驾驶员能发挥的余地相当有限,外部条件决定了车子的极限很低:很多弯,你只能以20或者30km/h的速度通过,超过这个极限,车子就会失控,然后你不是碰了桩筒(碰一个会罚2秒),就是要花更多时间来把车身姿态纠正过来,这就叫欲速则不达。
所以,赢的关键就是总是能以接近车辆极限的速度通过每一个弯。如果有一定的冰雪路面驾驶经验,这并不困难,因为我们驾驶的汉兰达四驱版,在这样的冰雪路面上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
试驾车辆装上了专门的雪地胎,在冰面上,比人更稳。
首先,比赛车辆都配备了专用的冬季胎,确保了在冰面上的抓地力。反正在冰面上,它比人更稳。人走在这样的冰面上,很容易就能滑一跤。
其次,汉兰达的动态扭矩分配控制四驱系统(带锁定模式),最多可以将一半动力分配给后轴,四个轮子都有抓地力,等于将车辆的物理极限提高了一倍。
再高明的驾驶员,也不可能总是能准确无误地把车速控制在车辆极限的边缘,如果远低于这个极限,那么速度就太慢了,自然赢不了比赛,能不能在技术上允许稍微突破一点极限,通过车辆某些系统的介入,做出补救,帮助驾驶员将车救回极限以内?
答案是肯定的。车身动态稳定控制系统(VSC)、雪地驾驶模式、TRC牵引力控制系统等等这些东西,起的就是这个作用。
在判断车辆状态方面,电脑比人脑实在是快太多了,当司机发现车辆打滑时,往往为时已晚,救不过来了。
电脑能够比人更早侦测到车辆失控的迹象,也能比人更快地采取措施——哪怕是训练有素的专业F1车手,在这方面也和电脑相差很远,电脑反应的时间单位是毫秒,而最敏捷的人,反应时间起码也要零点几秒。
→
实际驾驶时,VSC不停地介入,帮助我将车辆救回到极限以内。
我在冰面上驾驶汉兰达时,虽然并没有察觉到车辆有打滑的迹象,但是VSC却在不停地介入,不断帮我修正着动作。偶尔动作实在太大,摆尾已经出现,反打一点车轮也能及时救回来。
MINI赛道弯道太多,转弯半径太小,其实比的就是心态,越想快的,往往成绩最后会越差。当然,也还是很考验驾驶技巧的,最关键的就是你要敏锐地捕捉车辆的反馈,尽量把车速控制在它的极限附近。
另一个项目其实有趣得多,主办方设计了一条1.5公里的跑道,弯道没有那么急,速度可以稍微开得快一点,这时就更加考验驾驶者的经验和技巧,因为速度比较快,一旦超过了极限,是很难救得回来的。如果是在这条赛道上计时,我有信心,会赢得更多。
→
漂移看着酷,但其实就是一种失控的状态。
活动开始前,厂家安排了一段漂移表演。
有些不大懂行的人认为不够精彩,因为画出的圆似乎不够规则。其实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因为在冰面上漂移其实难度很大,附着力太低了,虽然很容易漂得起来,但是却非常难控制住车身姿态。
所以,在冰面上漂移,想要画出和在正常路面上一样完美的圆是非常困难的。
这样的冰雪试驾很容易让人觉得过瘾,但是青主最后想提醒的是,这是在场地里,可以比较任性,失控了顶多也就是扫一排桩筒。但如果是在公路上,后果就不堪设想。
所以,冰雪天气里开车,还是不要试图去接近车辆的极限,救得回来万事大吉,救不回来悔之晚矣!
不仅是在冰雪路面,遇到湿滑路面,同样要小心驾驶,青主送大家一字诀——
慢!
开得快不是真功夫,开得稳方为大师傅!
祝,冬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权责归原作者所有,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传播,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及时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